自從買了台PSP給潼潼之後,那台PSP就成了她的學習/娛樂中心。除了何嘉仁的英文,我在裡頭也放了些童話故事的卡通影片,潼潼看完後,跟我說:「爹地,我那些卡通都看完了,你再幫我裝新的卡通好不好?」

於是我有次買了一堆成語故事的卡通VCD,把它們通通轉檔成PSP H.264的格式,但是潼潼對這批成語故事的評價不高。比起之前的童話故事,這批成語故事的確畫風比較粗糙,在解釋成語的部分也沒那麼仔細。潼潼的說法是:「反正看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啊,那就不要看了。」

每次回台北,晚上的卡通大概可以一路從六點看到八點,從哆啦A夢、忍者哈特利、海綿寶寶……。陪著小孩子看卡通,總免不了拿來和我們那個年代做個比較。總覺得我們那個年代的卡通,似乎比較有人味。

小時候只知道卡通好看不好看,其他的倒也沒想太多,長大後才知道,那時的卡通,許多都是文學名著改編,像《小英的故事》是改編自十九世紀法國作家赫克脫‧馬洛 (Hector Malot) 的作品《En Famille》;而《小天使》則是瑞士兒童文學作家喬安娜‧史派瑞(Johanna Spyri)的著名小說《Heidi》所改編。

現在的卡通感覺上好像都是單元劇的形態,每天半個小時就可以講完一個故事。不像以前是一個大長篇,看完一部《小英的故事》都要兩個月以後了。就像《小英的故事》最早是民國68年7月2日在台視首播,完結篇一直到9月4日才結束。

我很想把《小英的故事》這樣的卡通介紹給潼潼,但是又不確定她能不能接受這種大長篇。所以這趟我回去前,就把《小英的故事》52集全部轉檔成H.264的PSP格式,帶回臺灣裝在潼潼的PSP裡。本來打算把片頭也都自己剪接成我們小時候熟悉的「小英趕著一輛車,穿過森林渡過小河;小英帶著一隻狗,走過大街越過村落……」讓我小時候原汁原味的卡通也能讓潼潼看見,但是因為工程實在太浩大,自己也沒那麼多時間,於是作罷。

潼潼開始看《小英的故事》後,我問她:「好看嗎?」她都回答:「好看,又感人。」我又問:「那《小英的故事》比較好看,還是《大嬏婆與小聰明》比較好看?」潼潼說:「不一樣啊,《大嬏婆與小聰明》是可愛又好看,《小英的故事》是好看又感人。」

現在潼潼只要一有空,就會拿出她的PSP,窩在那裡看《小英的故事》,而且時間都以20分鐘為單位,因為那剛好是《小英的故事》一集的長度。每次在等媽媽做什麼時,潼潼就會問媽媽:「妳還要20分鐘嗎?」媽媽說:「要。」潼潼就會坐下來看個一集《小英的故事》。

我問潼潼:「那下次,我再找找類以《小英的故事》的卡通給妳看好不好?」她問:「也是感人的嗎?」我說:「是啊!」她很高興的說好。所以,我現在正在努力把同樣是52集的《小天使》從DVD轉成PSP的格式。

《小天使》在原著裡應該叫「海蒂」,在我們小時候的卡通裡叫「小蓮」。記得有次在公司裡談起這部卡通,有人脫口而出說:「那個阿蓮和她爺爺……」「什麼阿蓮,是小蓮啦!」在弄清楚了真相後,同事還murmur的說:「明明就叫阿蓮比較有本土味。」「可是叫小蓮比較有國際觀啊!」有人補上了這麼一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sy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